menu
    close

    鲁大要闻

    鲁大要闻

    一路生花 本科教育40年来高质量发展的鲁大(十三)
    ——深化产教融合 担当责任使命 精准服务国家战略和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
    日期:2024-11-27 阅读:
    打印

    本科教育40年来,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地融合,逐步形成完备的服务地方工作体系,不断扩大“协同创新伙伴”朋友圈,持续铸塑大平台、大团队,五大优势特色学科群作用更加彰显,平台团队服务社会效能持续增强,现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源头和动力引擎。

    形成完备的服务地方工作体系

    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服务地方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更加有力的工作体系;依托校内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与地方合作建设聚焦行业性需求的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更加多元的平台体系;开展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改革流程性制度,修订政策性文件,建设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服务烟台三年行动方案》《服务烟台市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百名博士(教授)进百企”行动实施办法》《鲁东大学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持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年度到账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连续三年突破亿元大关。

    五大优势特色学科群作用更加彰显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为做好新时代服务地方工作,坚持走学科集群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五大优势特色学科群”,积极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水利环境海洋等5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服务地方科研平台、团队,激发创新活力,积极服务社会,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横向科研经费持续增长。2023年度承担横向科研项目353项,合同经费1.53亿元,到账经费1.23亿元,位居省属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获评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创新管理体系,培育平台团队,精准服务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成功入选省高等教育类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教育工作简报》(总第302期)发表《铸塑平台团队,深化产教融合精准服务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推介我校典型经验做法。

    平台团队服务社会效能持续增强

    加强平台团队建设,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7个服务地方创新平台、13个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培育10余个服务地方科研团队,打破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之间的耦合障碍,满足地方产业迭代升级过程中的技术开发需求。其中“烟台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院”,聚焦预制菜产业跨界新风口,转化成果6项,“传统熏烧烤肉制品”在龙大、鲁花等行业领军企业应用;“烟台智能技术应用产业创新研究院”研发了少人化、智能化苹果分选包装系统,目前已服务40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20余个储存库;“水产良种育繁团队”选育水产新品系6个,支撑、孵化2个国家种业阵型企业、4个山东省种业领军企业,1项成果荣获“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一等奖。

    服务地方(成果转移转化)亮点纷呈

    一是渤海海峡跨海工程重大理论研究得到党和国家重视。围绕渤海海峡跨海工程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组织开展研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重要批示,相关成果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首届“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一等奖。二是国内首次规范滨海核电温排水预测监测与科学用海保障技术标准。获批立项6个自然资源部行业标准,编研了我国第一个滨海核电温排水监测预测技术手册及系列标准,相关成果被多个核电项目采用。三是海上卫星发射平台稳定性保障技术服务烟台百亿级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共建了“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获批设立“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内唯一一个集船、箭、星、指控于一体的新型研发平台,突破了弹性非稳基础有限空间海上发射支持装备总体设计、海上发射支持装备结构安全性优化设计、姿态稳定性控制、装备全流程实时监测与评估等重大关键技术,参与并成功保障了13次海上发射任务。四是多个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食用菌团队在烟威等地持续开展羊肚菌、蛹虫草等高附加值食药用菌新品种、新模式的示范和推广,服务山东兴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12家,服务新型农业经济体30余家;水产良种育繁团队开展刺参、牡蛎等大宗经济水产动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获批的3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长牡蛎“鲁益1号”、刺参“崆峒岛1号”和刺参“华春1号”已在多个主产区推广;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规划团队主持的《大户庄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方案》获批山东省首批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累计打造景区化村庄和省级以上美丽乡村建设13个。(服务地方办公室 通讯员:曲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